今年以來,隨著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措施的深入推進,營商環境不斷優化,市場主體活力持續增強,全市消費市場運行穩健,實現良好開局。
一、基本情況
一季度,全市消費市場延續了上年四季度的回穩態勢,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0.24億元,增長16.7%,高于全省16.5個百分點,在全省11個市(區)中居第2位。其中,限額以上單位實現消費品零售額68.13億元,增長22.3%。
(一)城鄉消費市場增勢良好。一季度,隨著各縣區促消費措施的穩步推進,居民消費意愿增強,城鄉消費均實現兩位數增長。城鎮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17.00億元,增長16.6%;鄉村實現消費品零售額23.24億元,增長17.0%,鄉村市場增長幅度高于城鎮。
(二)商品零售好于餐飲收入。一季度,全市實現商品零售收入121.62億元,增長17.2%;受疫情防控政策收緊影響,一季度后期聚集性消費受到一定沖擊,住宿餐飲消費放緩,全市實現餐飲收入18.62億元,增長13.4%,低于商品零售3.8個百分點。
(三)線下消費加速回暖。一季度,在春節消費旺季的推動下,限額以上單位有店鋪零售實現零售額56.04億元,增長24.1%,其中便利店、大型超市和超市分別增長74.0%、44.8%、40.5%。
二、運行特點
(一)基本生活類商品快速增長。一季度,全市限額以上單位糧油、食品類增長28.2%,飲料類增長40.7%,煙酒類增長31.5%,服裝、鞋帽、針織品類增長17.3%,共同拉動限上零售額增長11.1個百分點。
(二)出行類商品需求較旺。一季度,由于西安等地受疫情影響,部分外市消費者轉而自安康購車,帶動我市限額以上單位汽車類實現零售額9.28億元,增長15.5%,石油及制品類6.44億元,增長33.1%,共同拉動限上零售額增長5.3個百分點。
(三)網絡消費活力持續增強。一季度,限額以上單位通過公共網絡實現的商品銷售1.22億元,增長49.8%,較1-2月加快11.4個百分點。
三、存在問題
(一)停業企業影響不容忽視。疫情大環境下,企業在物流、人力、防疫等方面成本增長,但客流量減少,尤其是小微企業維持經營較為困難。3月份,在庫限額以上單位中停業企業達173家,下拉1-3月限上零售額6.5個百分點。
(二)住宿、餐飲業回落明顯。疫情期間人員外出就餐、旅游等活動明顯減少,各類大型會議、會展活動推遲或取消,造成住宿和餐飲業消費疲軟。1-3月,限額以上單位住宿業增長4.6%,餐飲業增長7.7%,分別較1-2月回落6.1、6.7個百分點。
(三)消費升級類需求明顯收窄。今年以來,國內疫情反復,對消費信心產生一定影響,預防性儲蓄和剛需類消費增加,部分升級類產品顯低迷。一季度,限額以上單位體育娛樂用品類增長14.0%,金銀珠寶類下降17.3%,增速分別較去年同期下降56.1和54.4個百分點。
四、建議
(一)因企施策,提升企業發展質量。我市企業存在規模小、盈利和管理能力弱、市場化程度低的特點,在疫情大環境下發展風險高,針對這些生產經營存在困難的企業,部門可加強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監管,一企一策,做好惠企政策落實落細工作,幫助企業實現良性發展。
(二)激發活力,大力發展夜間經濟。一是進一步拓展“夜間經濟”的內涵范圍,在繼續發展“西城坊”“龍舟文化園”等以餐飲和夜間購物娛樂為主的傳統“夜間經濟”的同時,依托漢江,大力開發夜間觀光旅游、夜間演藝等形式多樣的新興“夜間經濟”。二是優化營商環境,在行政審批服務、稅費減免等方面給予夜間經濟市場主體發展優惠與支持。
(三)促進增收,充分釋放消費潛能。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,消費者愈加青睞智慧、健康的生活方式,信息消費、綠色消費等新型消費潛力巨大,但疫情下收入減少影響了消費方向的轉變。因此要多措并舉促增收,立足當地資源發展產業,引導群眾就近就業;健全社會保障體系,進一步縮小城鄉收入差距,增強居民消費預期,挖掘并釋放消費潛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