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了解疫情對企業經營狀況的影響,根據省統計局統一安排,市統計局于2022年4月22日至24日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企業復工復產情況調研工作。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:
一、調研對象基本情況
本次調研在二三產業里選取對行業有一定影響力、企業規模有一定代表性的企業共53家。按行業分,工業占20.8%、服務業占32.1%、物流業占5.7%、建筑業占18.9%、商業占22.6%;按企業規模分,大型企業占1.9%、中型企業占22.6%、小型企業占64.2%、微型企業占11.3%。詳細情況見下表:
調研企業基本情況表
|
分組標志
|
屬性
|
數量(個)
|
占比(%)
|
按行業分
|
工業
|
11
|
20.8
|
服務業
|
17
|
32.1
|
物流業
|
3
|
5.7
|
建筑業
|
10
|
18.9
|
商業
|
12
|
22.6
|
按規模分
|
大型
|
1
|
1.9
|
中型
|
12
|
22.6
|
小型
|
34
|
64.2
|
微型
|
6
|
11.3
|
二、調研結果
本次調研問卷主要從調研企業的經營現狀、企業人員數量、企業產值或效益、疫情對企業的影響、預計企業恢復正常所需時間等方面開展調查,以通過客觀分析,對全市企業復工復產的情況做出大概判斷。
(一)超七成企業生產運行受到不同程度影響。從調查整體數據看,“未受影響,正常生產運行”的企業占24.5%,“受影響,但未停工停產”的企業占52.8%,“已復工復產”的企業占18.9%,“正停工停產”的企業占3.8%;從行業看,“正停工停產”的企業主要分布在服務業和建筑業,是因為交通管制、員工和消費者外出受限導致。由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安康市委、市政府統籌外防輸入、內防反彈和人物環境同防的疫情防控措施卓有成效,疫情得到有效控制,我市經濟運行平穩,多數企業在疫情影響下依然能夠堅持正常運轉。
調研企業的現狀
|
分組標志
|
屬性
|
a.未受影響,正常生產運行
|
b.正停工停產
|
c.已復工復產
|
d.受影響,但未停工停產
|
數量
(個)
|
占比(%)
|
數量(個)
|
占比(%)
|
數量(個)
|
占比(%)
|
數量(個)
|
占比(%)
|
合計
|
13
|
24.5
|
2
|
3.8
|
10
|
18.9
|
28
|
52.8
|
按行業分
|
工業
|
6
|
11.3
|
|
|
2
|
3.8
|
3
|
5.7
|
服務業
|
5
|
9.4
|
1
|
1.9
|
3
|
5.7
|
8
|
15.1
|
物流業
|
|
|
|
|
|
|
3
|
5.7
|
建筑業
|
2
|
3.8
|
1
|
1.9
|
2
|
3.8
|
5
|
9.4
|
商業
|
|
|
|
|
3
|
5.7
|
9
|
17.0
|
按規模分
|
大型
|
|
|
|
|
1
|
1.9
|
|
|
中型
|
2
|
3.8
|
|
|
3
|
5.7
|
7
|
13.2
|
小型
|
10
|
18.9
|
2
|
3.8
|
5
|
9.4
|
17
|
32.1
|
微型
|
1
|
1.9
|
|
|
1
|
1.9
|
4
|
7.5
|
(二)超三成企業人員數量有所減少。“當前受疫情影響,企業人員數量情況”問題選擇“沒有變化”的企業占60.4%,選擇“減少”的企業占35.8%,選擇“增加”的企業占3.8%。企業人員減少情況,從行業看主要集中在工業和服務業,分別影響7.5和13.2個百分點;從企業規模看主要集中在小型企業,影響22.6個百分點。
當前受疫情影響,企業人員數量
|
分組標志
|
屬性
|
a.減少
|
b.增加
|
c.沒有變化
|
數量
(個)
|
占比(%)
|
數量(個)
|
占比(%)
|
數量(個)
|
占比(%)
|
合計
|
19
|
35.8
|
2
|
3.8
|
32
|
60.4
|
按行業分
|
工業
|
4
|
7.5
|
|
|
7
|
13.2
|
服務業
|
7
|
13.2
|
1
|
1.9
|
9
|
17.0
|
物流業
|
3
|
5.7
|
|
|
|
|
建筑業
|
3
|
5.7
|
|
|
7
|
13.2
|
商業
|
2
|
3.8
|
1
|
1.9
|
9
|
17.0
|
按規模分
|
大型
|
1
|
1.9
|
|
|
|
|
中型
|
6
|
11.3
|
|
|
6
|
11.3
|
小型
|
12
|
22.6
|
1
|
1.9
|
21
|
39.6
|
微型
|
|
|
1
|
1.9
|
5
|
9.4
|
(三)近七成企業產值或效益下降。“當前受疫情影響,企業產值或效益”問題選擇“下降”的企業占69.8%,選擇“沒有明顯變化”的企業占30.2%。由于疫情防控,人們減少了外出、購物、就餐、旅游等需求,服務業和商業受沖擊最大,效益下降最多。
(四)因疫情造成經營成本提升、訂單或客源減少、交通物流不暢是影響企業正常經營的主要因素。“今年疫情對企業的影響(多選)”問題共列舉9個選項,企業選擇排前三位的“g.經營成本上升”、 “d.訂單或客源受影響”、“c.交通物流不暢”,占比分別為67.9%、66.0%、64.2%。由此可見,疫情下的交通管制、嚴防人員聚集、嚴控聚餐活動、非必要不離市等防控措施對企業的經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。
(五)若疫情得到有效防控,我市九成企業能夠在半年內恢復正常經營。“若現在開始沒有疫情影響,你預計企業恢復正常所需時間”問題,選擇“已恢復正常”的企業占比45.3%,選擇“一個月內”、“兩三個月內”、“半年內”可以恢復正常經營的企業分別占7.5%、17.0%、20.8%,僅有9.4%的企業選擇需要一年及以上的時間恢復正常經營。
三、對做好復工復產工作的建議
對于如何更好地復工復產,所調研企業都有自己的看法,調研收集到不少意見和建議。經過梳理歸納如下:
(一)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。嚴格按照疫情防控相關要求進行全面環境衛生清理,特別是對人員密集場所、重點設施設備等要進行徹底消殺;設立檢查點,對工作場所人員進行體溫監測,做好流動人員進行登記溯源等,做到排查不漏一人,監測不漏一人;對高風險地區有接觸史的員工,要加強關心溝通聯系,建議他們在疫情穩控后回企;對有以上情況并已經抵企的員工,按照規定進行隔離檢測。
(二)有效解決企業用工難的問題。積極與有關部門協調,優先為企業提供用工資源,盡量采用本地勞務用工,減少疫情帶來的風險及不利因素,保障企業正常運轉。鼓勵高校畢業生、退役軍人、農民工、城鎮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近務工就業,緩解企業用工難問題。
(三)做好重點幫扶工作。針對抵御風險能力弱、經營困難的企業,要加大“點對點、一對一”重點幫扶,用足用活用好就業優惠政策,強化業務指導,協助企業解決突出問題,增強企業戰勝疫情的信心,助推企業全面有效提升生產經營效率。
(四)建立服務企業機制。積極了解企業實際需求,協助企業與有關部門對接,保障企業供應、生產、銷售等環節的連貫,維護企業正常生產秩序,同時結合有關政策,為企業爭取按規定可享受的優惠、減免、扶持政策等,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。